天津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首发

近日,天津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天津市第三届少儿学国学诵经典才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的启动仪式上首发,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与本活动承办方签署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天津工作站项目合作协议,以及师资培训工作和课题组核心成果国学教材系列教材在津推广、服务协议。

签约仪式。

据了解,2015和2016年天津市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国学活动,活动旨在引导和激发广大少年儿童通过学国学为切入点,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中吸收精神养分。通过在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以学诵经典为内容,逐步培养他们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遵守中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图书首发仪式。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在采访中提到,传统文化应该包括国学经典,还要有民族艺术,还要有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应用的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让孩子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先进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

2012年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组编著了国内第一套从幼儿园到高中系列化的传统文化的实验教程。此教材在国内有六年的实验历史,每两年一次改版,此次发布的天津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教材之外增加了天津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丰富的内容,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这样的内容规划,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瑰宝,培养其爱国爱乡之情。是为天津的孩子们送来的一套优质高效的标准化传统文化教程。

天津人民出版社副主编沈会祥。

“本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宗旨,这些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弘扬主旋律和展示天津市地方文化的图书,这次能够出版一套广大青少年可以应用的国学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津人民出版社副主编沈会祥介绍,“国学文化的传播可以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的素质和修养。” 此套教材的出版,为天津地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以及少儿国学诵读工程,提供了标准化和高水准的学科教材,填补了天津地区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理论研究与课程研究的空白。

现场表演。

少儿学国学诵经典才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调动了少儿学习国学文化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活动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展示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鼓励选手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国学经典诵读成果,可穿插舞蹈、乐器、吟诵、书法、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以提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让选手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8岁女孩薛佳艺连续三次参加国学诵经典活动。

“孩子从小学习快板等传统艺术,畅游在艺术的海洋里的她从传统文化的世界里汲取着营养。”8岁女孩薛艺佳的妈妈非常支持孩子学习传统的东西,传统艺术中的关乎孝道、诚信、有礼的优秀品质是现在的中小学生有必要掌握的,这也是薛艺佳妈妈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影响的是人的头脑与心灵,中小学生需要国学和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应用和广泛的诵读经典的实践,国学和传统文化定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发挥积极的推动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