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16日,“第六届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河北省滦县举行,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专家委员李墨卿,台湾传统文化教授程风等40位专家、评委莅临研讨会。滦县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以及相关股室同志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并给予大力支持。300多位来自北京、广东、辽宁、江西等全国各实验区的优秀教育管理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齐聚于此,为古老的滦州再增添一抹色彩。
会议现场
本次研讨会安排有课堂教学、经典研讨、颁奖、成果汇报(传统文化浸润心灵节目展演)等环节。各实验区选派的70余位优秀中小学教师,展示了77节精彩的传统文化教学课例,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这浓郁的教研氛围给人一种煮茶听雪的曼妙和围炉夜话的温情。窗外朔风凛冽,课堂内却是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层林尽染的风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从,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幼儿园、小学的《三字经》《声律启蒙》再到初中、高中的《论语》《孝经》,每堂课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领略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品质与智慧。
《声律启蒙》的优美韵律,让孩子们领略了中华美文的精彩,古典文化的壮丽;《从军行》的朗朗吟诵声把我们带进了那古老的楼兰大漠中。《弟子规》娓娓讲述着华夏儿女的孝亲故事,中华美德浸润心灵。
传统文化在弘扬,国学薪火在传承。温婉的、诗意的课堂研讨带给我们一段宁静的、优雅惬意的冬日时光。一天听了7节课后还要进行教学研讨,紧张忙碌一天的老师们反而有了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缓与宁静。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瑰丽所在。
认真的评委们
校园文化建设
滦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包含《声律启蒙》游戏,健美操,武术操,腰鼓等阳光体育校本课程。
来自北国南疆的同仁们参观校园文化,声声赞叹,流连忘返。
经验交流
15日上午,大会在滦县第二中学报告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验经验交流活动。分别由北京、广东、辽宁等全国传统文化实验区的16位优秀代表,以《传承经典、浸润人生》《依托国学经典、构建仁智德育模式》等为主题进行现场交流。
当天下午,滦县教育局局长尹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随后,李墨卿、程风、郑增仪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题为《大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课堂构建策略》《智能化时代与教育信息化》的主题发言,同与会的校长、老师共谈、共议传统文化进校园,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会上还举行了颁奖典礼,为优秀单位、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件、优秀录像课、优秀现场课及优秀教师颁奖。
本届研讨会上,由滦县教育局精心准备的一台以《传统文化,润泽心灵》为主题的滦县学校传统文化节目展演,充分展示了滦县传统文化的底蕴和艺术教育的风采,为大会奉上一场视听艺术的盛宴。尤其是滦州皮影戏表演,更是精妙绝伦,充分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和谐境界,滦县“中国皮影艺术之乡”的盛誉可谓名不虚传。一个个高质量的精彩节目引得全场观众赞叹连连,现场掌声雷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精神的载体﹗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2010年,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河北省滦县成功举办,而今,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即将结题之际,古老的滦州以崭新的教育风貌再次迎回了故友,展现出滦县教育内涵发展大环境的独特魅力。
第一届研讨会上,来自不同省市的六个教育局,选送了六节国学教育现场课;而在今年第六届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近20个教育局,选送了77节精彩纷呈的优质现场课,可见短短几年间,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之迅速。
此外,不仅课程数量大大增加,授课质量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教师对经典的理解和领悟、对整体课堂的掌控、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等等,都有了令人惊喜的质的飞跃。
八方名师话教育,滦水河畔谱新篇。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开启传统文化教学的新征程,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推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广大学子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传统文化溢满校园,让教研教改春风吹开学校内涵发展之花,让传统文化教育航轮乘风破浪,逐梦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