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传统文化教材今日首发

12月12日上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河北版),在河北省枣强县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实验区隆重首发,未来河北省各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有“本”可依。

本套教材共有20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4册,高中4册,专供河北省内小学至高中阶段教学使用。本套教材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地区版)序列之一,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并由总课题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基地——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承担各省教材的统筹、编校等工作。



会 议 现 场


传统文化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作课题介绍


这套“河北版”教材是课题组专家委员根据河北省情文化,为河北省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单独研发的。教材将河北省的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形成一套具有浓郁河北地方色彩的教材,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瑰宝。

在小学12册教材中,每册都有一个地区文化主题。从河北的历史名人、人文古迹、古城古镇,到传统戏曲、民俗、工艺美术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涉及。例如《论语》上册中,介绍的是河北的文学作品与流派。书中悉数介绍了河北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慷慨悲歌——《易水歌》、以及高适创作的雄浑壮阔的边塞诗、悲壮侠义的河朔诗派、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学等,还有流传千古的“毛诗”、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郦道元的《水经注》等著名作品。而在另一册教材《声律启蒙》中,则介绍了30种河北省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中大多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馆陶黑陶制作技艺、“衡水三绝”之一的侯店毛笔、白洋淀苇编、蔚县剪纸、永清秸秆扎刻、邢窑烧制技艺、衡水法帖拓印等。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对外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建华与河北人民出版社政法部主任王静共同为新教材揭幕


此套教材将在教育部课题实验区:石家庄市鹿泉区、滦县、晋州、枣强县等地区试用,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审备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实验范围。


孩子们围在一起阅读新教材


枣强县10所中小学获得“全国传统文化课题示范校”荣誉



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程风老师作《国学通观》主题讲座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小学闫梅老师《声律启蒙》示范课



北京小学史家分校赵红波老师《论语》示范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