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总课题组于2021 年1 月6 日—9日在福建将乐举办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全国课题示范学校工作会议,并于2021 年1 月10 日—16 日举办首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优秀人才”初级证书培训活动。


该课题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备案立项,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及首席研究员张晓欢同志主持。课题执行主任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汉学研究院院长、“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副主任张健同志担任。

课题研究将在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方向、成人教育方向和社区教育方向深入开展创新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工作。


课题主持人张晓欢同志作网络开题报告

会议和培训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在国内首次提出传统文化创新理论,并以“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为研究领域,结合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传统文化与中高考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教学实践,并培养新时期具备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和现代教育思想、方法的学科优秀人才。

1月6日—9日的课题工作会议,由于疫情原因,由课题主持人张晓欢同志,通过网络为大会作开题报告。由执行主任张健同志为课题研究及实验区示范校工作作了业务管理专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专项研究》总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主持开班仪式并致辞

此外,大会还组织了三场学术讲座,从哲学层面为大家梳理了中国古代儒释道思想的基本主张和内在逻辑原理,立足当代人类文明的先进价值理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传承优秀文化构建现代人格教育的主张。还从高考语文命题的现实和未来趋势角度阐述了学校教育实践文化传承的策略。


中国致公党党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室导师汪龙麟教授,作《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专题讲座。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当代学生应掌握的六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西南大学语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委会理事,中学语文教研员姜恒权结合自己十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经验,围绕着“优秀传统文化进高考语文题的现状与未来”作了主题讲座,给全国各个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传统文化”与“中高考”的第一声。


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德骥教授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的角度带领大家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会议向第一批全国课题示范区及示范校单位,颁发了课题证书和牌匾,希望所有参加课题研究的单位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立足自己的子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实践研究。建议各省市搭建课题研究合作交流平台。建议各学校领导直接领导课题开展,在课题研究方面探索传统优秀文化塑造现代人格的教育实践,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逻辑融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将本地特色文化产品纳入学校拓展课程,实现文化熏陶的课程模式。


在工作会议之后,1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区的80多位骨干教师来到将乐县,开始了为期七天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课题组邀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展《孔孟之道》《老庄哲学》《训诂学》“中华汉医养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模理论及实操》《人文核心素养与论语创新教学设计》《童读中华·吟诵论语》等专题讲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钱念孙教授作关于“君子文化”的讲座。从儒家文化君子人格入手,着重讲授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关系,以及传统文化教学“道与技”。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李春晓教授,讲授《训诂学基础》,为传统文化教师夯实古汉语基础。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罗义蘋教授以其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举行了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模理论及实操》的主题讲座,围绕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建设理论作说课展示,为老师们提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中国语文报吟诵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国学教育十二五课题专家马海军老师作了《人文核心素养与论语创新教学设计》的课程展示,带领将乐县30名小学生,以“吟诵”为主要教学手段,为在座的各位老师、校长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示范课。

在最后一天设置说课展示环节,老师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围绕着《声律启蒙》(一 东)做同课异构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也有了新的收获。


教师“同课异构”展示和现场说课

此次培训采取了分小组制,每组设有组长、考核组长、学习组长等等,每天对学员的上课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依次考核学员对培训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创新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此次培训,得到了将乐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疫情的特殊时间段里,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协助会务组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并为每一位参会的代表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保证了此次培训的顺利进行。


通过考核,首期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训班顺利结业并颁发证书。

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古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更迭的只有朝代,而文化始终如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岌岌可危的社会现实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习总书记常说,教育是国之大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更离不开教育,相信,在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