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基金会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


11月20日下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山东省社科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及中小学校长、学生家长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主持。

会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首先发言,他详细介绍了课题组多年来所进行的国学教育专项研究的发展状况,以及课题成果——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课程结构和教育目标等相关情况。在谈到当前全国范围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实验时,张健表示,课题组目前正在考虑与各省教育相关部门合作,在现行教材中加入省内历史、文化、地理等相关内容,协助地区生成省内标准化传统文化教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此次即希望能够通过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真诚合作,共同打造一套“山东版”的人教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若这一举措能成功执行,将为人教版中小学国学教材的推广带来积极的示范作用。

与会专家们就这一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会长张卫东认为,人教版传统文化教材是课题组众多专家多年的辛勤努力而结出的硕果,教材选取“原典”作为教学文本,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但是在全国各地推广的过程中,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让传统文化教材更加鲜活生动,更能有力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与推广。

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的王洪铁先生说,推出“山东版”国学教材是非常应该、非常必要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重要,圣贤多出于齐鲁之地,其核心儒家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此外,山东当地的传统艺术和民俗也非常丰富,且颇具特色,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和国学精神,在教材中加入这些内容,可以以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方式影响和熏陶他们。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推出“山东版”传统文化教材也是势在必行。人教版传统文化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首次提出了“儒学养正,兵学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润”学科课程结构,而山东当地的历史文化等知识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和体现,将与现行教材的内容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山东版”国学教材的推出势必使当地广大中小学生受益,同时,作为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育的稳步推进,也将极大地帮助当地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