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亲仁德

亲仁德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你是否还记得《弟子规》中的这句话?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这样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天进步,过错一天天减少。要是不去亲近有仁德的人,就会有无穷的害处;奸邪小人就会乘虚而入,来影响我们,这样会使事情变坏,甚至会导致我们整个人生的失败。

可见,亲仁德对每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亲仁德。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亲仁德。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导他的学生时就说:“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孔子将仁爱民众、亲近仁德放在了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业有成的基础。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亲仁德。孟子的母亲就曾为了能够让孟子更好的亲近仁德而多次搬家。只到她搬家到一所学校附近,让孟子可以每天亲近学校的师长、同学,接受到他们礼仪、文化和学习氛围的熏陶。后来孟子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被尊称为亚圣。

亲仁德不仅对孩子、对学生重要,对成人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和仁德的人比邻而居。南北朝时的吕僧珍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有一个人特地在吕僧珍家隔壁花费一千一百两重金买了一套房屋。别人问其缘故,那个人笑着说:“里面的一百两是用来买房屋的,那一千两是用来买邻居的。”这就是“千金买邻”的典故。

亲仁德对个人重要,对社会、对国家也很重要。一个仁德的人能够影响一方风气,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也可能损害整个国家的风气。

所以每个大臣都希望国家的领导者能够亲仁德。诸葛亮在他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就写到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用前汉统治者亲近仁德使国家兴盛与后汉统治者亲近小人导致国家衰落的事例来说明亲仁德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亲仁德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很重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是“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母亲、老师、同伴,自然就是最大的“仁德”。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学习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便是最大的“亲仁德”。

综上可见,亲仁德有助于修身、为学、处世、治国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处都极其重要重。亲仁德不仅可以让个人获得良好的成长,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还能使兴国安邦,还能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去亲仁德吧!

一、课程任务

以“亲仁德”为大主题,分修身亲仁、为学亲仁、处世亲仁、治国亲仁、大道亲仁、亲仁故事6个小主题,搜集资料,展开研究,以不同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二、课程目标

1、了解传统“亲仁德”思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通过对“亲仁德”思想的研究性学习,去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契合、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4、在分工协作的研究过程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5、在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呈现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力。

6、通过研究性学习,树立学生“亲仁德”的意识和信念,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






课程主题

  • 综合实践课设计